站内搜索:
你现的位置是:首页 > 名律点评 > 正文
推荐阅读
甘肃省将用三年全力整治公路路域...

(记者严存义)近日,省交通运输厅印发《甘肃省公路路域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从今年7月份开始,开展为期三年的路域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到2020年实现公路沿线视野内无垃

更多三农舆情
湖南集聚电商优势 助贫困地区农...

8月31日,“邮政919扶贫助农电商节”新闻发布会在长沙举行。 鲁毅 摄 中新网长沙8月31日电 (记者鲁毅)“通过造节的方式,可以帮助更多的农户利用好电商这把利器,开展网销,拓

专家学者眼中的司法体制改革:方向正确符合司法规律

日期: 2017-07-06 12:04:41    编辑:李荔   
分享到:

图为专家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座谈。

图为专家在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观摩智慧审判苏州模式。

图为专家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观摩庭审直播。

编者按

近日,中央政法委首次组织开展“专家学者走进司法改革第一线”活动,14位知名法学专家深入江苏、上海、贵州,零距离观察司法体制改革进程和运行,与一线司法人员面对面交流互动。专家们一致表示,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提升了对司法改革的理解和认识,切实感受到此轮司法改革取得的实实在在成效,对今后深化司法改革有了更多的思考。

活动结束后,在中央政法委组织召开的座谈会上,专家们畅所欲言,谈感受、说成绩、提建议,积极为深化司法改革建言献策。

司改方向正确符合司法规律

周汉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参加这次活动,脑洞大开、目不暇接、深受震撼,对司法改革有种焕然一新的感受。我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方向正确。司法体制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改革必须坚持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此轮司法改革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根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司法改革以实现司法公正为目标,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确定的129项司法体制改革任务,方向明确。

二是推进有力。可以看到,司法改革形成了充分发挥中央顶层设计与调动地方改革积极性的双向推动格局,形成上下联动、争相改革的良性互动局面。司法改革的重要决策均由中央统一确定,以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防止出现方向性错误。同时,司法改革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地在机制改革上进行积极探索,为全国逐步推开试点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三是成效显著。实现办案资源向一线集中,司法改革后,全国一线办案力量增加20%左右,85%以上司法人力资源配置到办案一线。司法效率明显提升,调研的地方在受案量明显增长的大环境下,普遍实现人均结案量的提升以及个案办案时间的大幅下降。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主要体现在当场立案登记率与一审服判息诉率明显提升。司法体制机制发生深刻变革,包括观念、程序、内设机构变化等。

龙宗智(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感受到本轮司法改革的方向正确,改革措施既符合司法规律,又符合现实司法需求。

十八大以来的司法改革措施,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前提下,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遵循、体现司法规律。尤其是遵循司法权力运行规律,抑制司法行政化,推动建立司法责任制,完全符合我国司法建设的现实需要。我国司法机构内部长期存在行政化,法院审者不判、判者不审,检察机关办案一律采用三级审批制,不仅违背司法规律,而且责任机制不清晰不合理。通过改革,贯彻“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司法责任原则,推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司法行政化趋势已明显缓解,司法权力运行呈现出良性态势,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对此,无论是司法系统内部还是外部,认可度都比较高。

本轮司法改革,如果没有中央坚强领导、强力推动,及时有效地改革指导,无论是去行政化、还是去地方化,以及推动人员分类管理和职业保障,都不可能有效地推动,不可能完成或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并取得成效。本轮司法改革,紧紧抓住司法责任制这个关键进行改革部署和指导,从这次活动调研的情况看,各地改革也重点围绕司法责任制展开,配合员额制和职业保障措施,中心、重点明确,同时在现有条件下注意配套跟进与及时指导,这是适当、有效的。

陈卫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通过这次活动近距离观察司法改革在实践中的运行状况,突出感受到经过本轮司法改革,一种新的司法管理体制、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正在逐步形成,这是伴随着司法去地方化、去行政化的各项改革举措而形成的,一种适应中国国情、符合司法规律的新型司法体制正在显现出来,实践证明改革的方向是对的,举措也符合司法实际,对此应予充分肯定。

各地涌现出不少成功的经验,总结而言:改革的成功得益于党的领导、中央部署的合理有序,全国改革进程蹄疾步稳。通过试点激发了地方改革的积极性,改革的初期探索阶段,各地试点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都是符合中央整体规划下的探索,比如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人民法院,通过积极组织全院干警对司法改革方案进行讨论,让全体司法人员积极投身改革,激发了参与司法改革的热忱,有效推动了改革进程。改革的方法论是科学合理的,本轮司法改革通过试点先行,及时评估,各地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过程,作为改革的方法经验值得全面总结。

宋英辉(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研究院教授):在活动中,我深切感受到,我们一些好的传统在本轮司法改革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司法改革的顶层设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中央政法委的有力组织领导和推动,法院、检察院的主动作为;同时,党员的作用也不能忽视,特别是司法责任制与员额制改革,涉及到利益分配的时候,首先是党员发挥了带头作用。这些在过去的司法改革中往往作为口号和原则,比较空洞,但是在本轮司法改革中,确实可以看到和感受到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王敏远(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司法,一天都不能乱。原来有的学者担忧,会不会因为改革,导致办案中断,甚至出现混乱或者失序的状态。我们在活动中看到,各地改革都在有序地开展,此轮司法改革没有影响到日常办案,或者说,这种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通过改革,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正在形成,各地司法机关提供的很多数据可以印证。

王亚新(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2014年,我曾写过一篇解读司法改革的文章,当时,我认为这次司法改革将打破权能资源和责任形成的某种脆弱的平衡,所以我对改革的前景忧心忡忡。但经过这几年的评估,尤其是这次参与活动所见所闻,我放心了,此轮司法改革是成功的,可以说是有惊无险,改革的成效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信息化运用给司改人才、权能责任、资源带来的正面效果、增量效果,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江国华(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因为此轮司法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在调研中看到,司法改革的政策和精神在地方得到很好的贯彻,地方司法改革的热情非常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数据、信息化在司法领域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改变了传统的司法模式,成为改革的重要推动力。

卓泽渊(中央党校政法部主任):此轮司法改革成绩斐然,成效显著。在体制重构方面,设立巡回法庭,尝试设立跨区域法院及跨区域受理相关案件等,广受好评。在机制转变方面,“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重构了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办案组、法官联席会议等新型关系,司法机关的内部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开始良性化转换。在社会服务方面,改革立案制度,注重诉前调解,强化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我们参观了各地司法机关的立案大厅、服务大厅,看到了司法权人民性的现实展示,令人振奋。中国的司法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历史时期。我相信,沿着这一改革之路走下去,中国的司法大有希望,中国的法治大有希望。

更多财经舆情
更多扶贫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