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你现的位置是:首页 > 文娱舆情 > 正文
推荐阅读
甘肃省将用三年全力整治公路路域...

(记者严存义)近日,省交通运输厅印发《甘肃省公路路域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从今年7月份开始,开展为期三年的路域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到2020年实现公路沿线视野内无垃

更多舆情研判
建设特色小镇 58.8%受访者...

不久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名单,276个特色小镇上榜。近几年,特色小镇在不断地成长发展,但在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上周,中国青年报社

心愿丨董荣德(广元)

日期: 2025-06-16 11:33:48   
分享到:

心愿

——写于2025年6月“父亲节”

董荣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父亲也有一个矢志不移的心愿。这个心愿一直鞭策着我!激励着我!支撑着我!

常言道,知子莫若父;同样,懂父莫若子。我对父亲的心愿,是我在求学路上逐步明白的。

我的父亲于1930年初出生,2018年底辞世,享年90岁。由于社会、历史、家庭等原因,父亲终身务农,文丁不识。正因如此,父亲才更加知道读书的重要。

自己没有读成书,便希望儿孙们多读书;有文化、有本事,才能为国家多做贡献——这是父亲矢志不移的心愿。

父亲的这一心愿还得从我在求学路上的一些小片段说起。

那是1962年的秋天,我被转到离家3里多路的山梁上跃进村小读二年级。当时家境贫寒,衣衫褴褛。我穿了一身补丁连补丁的衣裤。一到新学校,同学们都嘲笑我,戏弄我。我第一次感到羞耻、第一次厌学、也第一次学会了撒谎。我不想读书,不想见班上的同学,不想再被人嘲笑,于是就天天旷课、逃学。又不敢给家里人说,怕被父亲打骂。我就给老师说家里有事要请一段时间假;回到家里给父亲讲,学校放假了。就这样拖了近一个月。后来父亲赶集专程到学校一问,真相大白。

回到家里,父亲既不打我、也不骂我,把存放在箱子里的一张已经发黄的田地契约拿出来,讲了一段辛酸事:事情发生在1947年的冬天,姓向的地主拿了一张5亩田地山林的买卖契约。口头上说的是租借合同,结果字面上是买卖契约。父亲不识字,仅凭与向家是老邻居、还是远房亲戚,便在契约上按下手指印。由于不识字,白白将 5亩田地山林“送”给了狗财主。父亲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好忍气吞声,让自己的后人发奋读书,一雪奇耻。看了这张并不完全认识的契约,如同一把尖刀直插我的心脏。我立马下跪,向父亲保证,今后再也不逃学厌学,一定发奋读书。

此时我明白了:父亲的心愿就是要儿孙们多读书;有文化、有本事,才不会受骗上当、被人欺负。

从此,读书成了我的第一爱好、终生追求。

由于我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有了根本转变,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引起了邻近的韦姓大妈(我叫她“韦幺妈”)的注意。1963年冬,韦幺妈的幺儿子远赴兰州部队当兵,由于韦幺妈和她的儿女们都不识字,而当时唯一的通讯方式就是写信。这可为难这个军属家庭了:小儿来信后,要念信、要回信,怎么办?于是我这个还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小“秀才”,便被韦幺妈选中,义不容辞地挑起了“鸿雁传书”的重任。一边读书、一边给韦幺妈写信、念信,一干就是五年。韦幺妈逢人见人都夸我信写的好,念的好。父亲听了心里乐滋滋的。

此时我明白了:父亲的心愿就是让儿孙们多读书;有文化、有本事,才好为乡里乡亲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1969年下半的一天下午,大队小学王老师找到我说,龙山中学已复课,开始招收初中生了。问我愿不愿意读书,如果愿意,可以争取一下。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继续读书是我的一个梦。自从1966年小学毕业,一直中断三年了。三年来,我和许许多多农家孩子一样,日思夜盼:上学读书!多少个日日夜夜,我渴望再次分享校园的幸福时光;渴望再次聆听校园的朗朗书声;渴望再次感受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渴望再次看到同学们的张张笑脸…… 

而现实情况是,我已经是100多号人推选出来的生产队会计——“内当家”。

生产队同意吗?大队批准我读书吗?家里供得起我上学吗。

我当即找到父亲:我想继续读书。父亲听后二话没说,他凭着自己多年的人脉资源,跑上跑下,四处求情。

我也向生产队队部和大队表态:我要读书,这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你们让我读书,实在找不到会计,如果同意,我就把会计兼起来;如果不让我读书,会计我也不当了。经过多方协调,最后大队、生产队都同意我读书。我的读书梦终于可以延续了。得知此事,除了我高兴外,父亲特别兴奋,顿时眼里挂满了激动的泪花。经过大队、生产队批准,我也履行了承诺:一边读书、一边当会计,成了当时远近闻名的会计学生。

此时我明白了:父亲的心愿就是让儿女们一有机会,就多读书;有文化、有本事,将来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

从此以后,我更加明白我的求学之路来之不易,因而在学校更加用功、用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数学,无论是平时作业、单元测验、还是期中期末考试,全部是满分。 

从此以后,我更加懂得知识之重要,我的乡亲们、淳朴可亲可敬的农民朋友对我这个并不算人才的人才之尊重、之信任,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为他们工作?我尽力做到工作、读书两不误。白天上学读书,晚上和星期天、节假日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对生产队的财务账目、大小春的预算决算、每个社员的往来账务都做到清清楚楚,而且定期上墙公布。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从此以后,我一直没有放松过读书,不管工作变动、职务升迁,也不管工作再繁忙、再辛苦,我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学习。读高中、读师范、读大学、进党校,参加省级国家级各类在职培训。1995年还考入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北京班)读书三年。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工作实践。我结合在青川担任县委书记和在广元市政府担任秘书长的实践,先后写出了《关于县委书记领导活动的几点思考》《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关于地方政府办公厅室工作的几点思考》等,曾受到中央党校及相关部门的好评。对于每次毕业(结业)的学习情况,我都要向父亲回报交流。我知道他特别关心这些。每次听后父亲都点头称赞。

2006年,我有幸参加了美国城市大学(北京)国际工商管理博士班(DBA)的学习。三年的学习,不仅圆了博士梦,更重要的是结交了一批商界朋友,系统地学习、研究了商道理论。这为后来从事商务咨询、商界讲学、著书立说奠定了重要基础。

毕业后不久,得知父亲病重,我赶紧回老家看望父亲。见面后,父亲的第一句话就问我:还在读书没?我知道他要问我的学习情况,便把早就准备好的特殊慰问品——我身穿博士服、头戴博士帽的毕业照让父亲看;并告诉老父亲,他的小孙孙董堃已从英国留学归来在国家金融部门工作。父亲顿时热泪盈眶,口里连声说:好!好!好!……

此时我明白了:这是一位慈祥的老父亲、一位憨厚的老农民、一位耄耋老人的心愿——他要自己的儿孙们多多读书、多学文化;多多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

而今,享年90岁的老父亲和85岁的老母亲均离开我们多年了。每每想起老父亲的心愿,我都不敢懈怠。我要将他的心愿延续下去,生命不息,读书不止,奋斗不止!

不仅自己如此,我还要告诉儿孙们亦如此:多多读书、多学文化;多多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


作者简介:

董荣德,市委机关退休干部。曾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